校长齐林忠做了题为“激发‘五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报告

激发“五力”,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生力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希望,是吉林二中的未来。青年教师当中蕴藏着巨大的活力,充沛的精力,充足的动力,深度的潜力,无限的魅力,我们必须激发这“五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        活力四射,激情飞扬,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前提

活力不仅来自于年轻的身体,更来自于年轻的心灵。活力是教育生涯的蛋白质,激情是教育生涯的催化剂,要做一名好教师,缺乏活力和激情是不可想象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活力和激情呢?

      有职业理想才能有活力和激情。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人之所以会成功,首先是因为有理想。而青年教师职业理想目标的确立以及其后的不懈追求,是立德树人实践的持续动力。影响理想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家庭成员的影响。(奥巴马留用了白宫主厨科默福正是受到妈妈的影响,才成为美国第一厨)(2)教师榜样的影响。(3)教师工作本身的影响。这里重点讨论第三点。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当初并非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而是为生活或就业所迫的“无奈选择”、被动选择。无数个成功的事例证明,职业理想是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培养的。

      活力和激情源自于对本职工作的热爱。李吉林老师走上工作岗位后,总是想法设法吸引学生上好语文课,把课上得生动有趣,赢得学生的喜欢,在这个过程中她很快就“懂得了一个老师的责任”,“当好老师,当孩子喜欢的老师”的人生理想,就逐渐转化为了坚定的教育信念。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创造了誉满全国的“情境教育”。

      活力和激情源自于对学生的喜欢。教师工作的突出特点是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相各异、性格各异、聪明程度各异、知识基础各异的活生生的人。在超市购物,作为购买者,我们可以根据喜好和需要任意选择、挑剔。但作为教师,我们却不能任意选择学生,不能厚甲薄乙,不能挑肥拣瘦。事实上,好学生人人喜欢,学困生却因为厌学、不守纪律而不招人待见。常听老师抱怨某个学生、某些学生甚至某班学生根本不学习、没法教。其实,每个学生都有可爱之处,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如何对待学困生,是衡量师德的一把尺子。

      喜欢学生,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喜欢学生,就难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四川绵阳师范学院的张先华教授形象地说:要搞好教学,先搞好关系。他认为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师与生相通;教与学互动。第一,师生心灵沟通是教育的前提,他把教师分为三种:第一种教师,学生因他的存在而开心、愉快;第二种教师,学生因他的存在而拘束、痛苦;第三种教师,学生没有感到他的存在。第二,教与学互动:学生要学和会学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其一,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前者是被动的关键在于老、被迫的,后者是主动的、积极的。“我要学” 关键在于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其二,“教”向不需要教“转化。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灌输多少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俗话说:“与其给人一把米,不如教人学种田”,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却可受益无穷。”如洋思中学的经验。在师生情感关系上,张先华教师总结了七点:宁要“民主”,不要“专制”;宁可放弃“老师”,不可放弃“朋友”;宁要“助手”,不要“对手”;宁做“凡人”,不做“超人”;宁要“赞美”,不要“批评”;宁要帮助一个人,不要改变一个人;宁要相信学生,不要改变学生。

      活力和激情直接体现在课堂上。 课堂是教师的舞台,如鲍秀娟老师、张慧老师、刘静波、幺宏才、昝汝新、林涛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充满激情。

青年教师始终要保持着对教育的一份激情,因为激情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激情可以是平和宁静的,也可以是奔腾豪放的。激情不是情绪,而是热爱;激情不是激动,而是对教育的执著。

      二、        精力充沛,勤于学习,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青年教师精力充沛,问题是精力干什么用,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这里主要交流一下如何把精力集中在读书学习上。要做一名好老师,只研究教科书、参考书、考卷,显然是不够的。我校图书馆、阅览室利用率偏低,读书的氛围不浓。教师是教书的,自然应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是教好书的必要前提。拓展宽度、加深深度是非常必要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平均每人每年64本。德国的司机都有读书的习惯,一位校长出差,在机场候机室看到形成鲜明对比的一幕:一边是中国游客热火朝天地打扑克,一边是外国朋友静静地看书。中华民族也有读书的优良传统,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毛泽东手不释卷。因此,尽管教学任务比较重,时间比较紧,我们仍然要挤时间多读书。一定意义上说,谁读得多,谁就会教的好。肖川先生提出,以古典的心情对待学习,他说,在今天这样一个有效率和击水主宰的时代,古典的心情,心性的修养,精神的价值,人文的关怀,渐渐地变得陌生和遥远。学习也就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主导下成为了外在的包装、利益的算计、轻巧的复制。

      教师要练一手或几手“绝活儿”,是我校老教务主任张文华处长的创造。举一个其他行当的案例,陆琴——扬州陆琴三把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陆琴修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陆琴文化休闲俱乐部有限公司董事长。说明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就一定能有所作为。

       三、        动力强劲,自主发展,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怎样才能在提高素质、加速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快?最主要的使要有“内动力”。不断调动、维护、充实和更新成长的“动力源”,组织、调度好“动力”分配,是加速自身成长的关键。只有当自己真正有了“内动力”,才会发现机会、珍惜机会、抓住机会、用好机会。影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不是环境和他人的作用,而是自己的惰性、满足、自我原谅、自我开脱,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的轻浮的“潇洒”,是“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是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的盲目从众、随大流。青年教师提高素质不能只靠别人来教,更主要的是靠自己感悟、行动、坚持不懈地追求。如果不能自加压力、自续动力,变“老”最快的将是心,变“钝”最快的将是脑。作为教师,保持职业青春常在的秘密只有一条,就是终身学习,不断进取。

    “什么是成功?我认为就是两个字___坚持”这是被誉为“世界第四男高音”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对成功的理解。

      四、        深度发掘,开发潜力,是青年教师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影片:《我的兄弟叫顺溜》第5集片段

      央视一频道正在热播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第5集,顺溜经受住了各种考验。说明给压力就是给机会,经受住考验和磨练就是把握住了机会,年轻人成长成熟都需要摔打、锤炼,需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同时也说明,人的潜力是巨大的。

      由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有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无限相信教师与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的最优秀,做的最卓越。

      世无弃人,只有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所以,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力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一个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对待平行班的学生?正确的做法是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我们要是没有看《千手观音》,假如不知道他们背景的话,就很难相信这些人都是聋人,他们听不到音乐,只能用心去感受,这让我们普通的正常的人去做,恐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一个人,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都有可能成功。

     中国人民大学的荣晓明教授,更加用自己的父爱,把一个脑瘫儿送到了美国的著名大学。这样的名字还有许多,周婷婷,舟舟,卡尔.威特,盲人歌手杨光……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所以我对许多人说,你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创造无数辉煌。

不仅对孩子,对老师也是如此。很多领导和校长常说,我们的老师基础太差,素质太差。事实上,老师基础再差,都是可以成长的。关键是要给平台,给机会,给动力。我们的名师不能靠输入,要靠我们自己挖潜、栽培,靠自我打造、自我锤炼。

      例如;有一个快要退休的普通的农村女教师,她的学校参加了新教育实验。校长要求老师们读书`写日记,考虑到种种原因,学校对45岁以上的教师不提要求。但这位女教师看到年轻教师都在读书,写日记,她不甘心,于是默默开始读书,写日记心得,还开始学电脑,学的很痛苦。就是这样一位快要退休的老师,在坚持了一段时间后也开始发表文章了。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只能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一些差不多被别人判为“死刑”的人物,如爱迪生,张海迪,他们都没有屈服命运的安排。把曲折作为上苍对自己的磨难和考验。相信自己同样能够做出精彩的业绩,写出辉煌的人生。

 

      五、        德才兼备,增强魅力,是青年教师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影片:《美丽的大脚》、 《天那边》片段

      教师的魅力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专业魅力;二是人格魅力。

     专业魅力来自于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青年教师知识结构新、学习能力强,这是优势;来自于令学生佩服、折服的专业能力,集中表现在组织教学、驾驭课堂的能力上。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有两点:一是认真严肃、敬业爱生的教育精神,热爱教育事业,珍惜工作岗位;像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学生。二是自身的修养,能够在多方面影响、熏陶学生,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呢?

      第一,教师应有全新的教育理念。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学生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所以教师就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二,教师应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德高为范,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教师,他的言谈举止都能给学生留下美好印象,甚至能够令学生终身受益。这种内在品质就是人格魅力。如熊先槟

     第三,教师应有渊博的学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追求卓越,就必须勤学进取、不断开拓,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泉水,这样在教育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驾轻就熟。如,北大附中的副校长张思明

     听张思明报告感悟

     2005年12月1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吉林市第三期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有幸聆听了北大附中副校长、全国十杰教师张思明老师的精彩报告,感悟颇深,夜不能寐,作诗述怀,以表敬意。

    命运多舛少年郎,磨难岁月当自强。

    十六无奈上讲台,八一方悔似文盲。

    痛下决心苦自学,幸遇先辈点迷茫。

    东渡融铸民族魂,育人教书誉八方。

     注:1、十六指张老师16岁当老师。2、八一指1981年。3、文盲是指文革中开门办学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张老师自嘲“约等于文盲”。

     第四,教师应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成功的课堂教学应不断给学生变化、惊喜,通过施教方法的变化,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求知欲。当然,除了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外,还要注意自身因素,比如渊博的知识、演说家的口才和艺术家的风采。假如教师能让学生像“追星”一样热爱你,像爱歌星的歌曲一样爱你所教的学科,那么,这就是教师展示人格魅力的最高境界了。如纪连海的渊博和说评书相声般的语言表达,赵谦翔的独辟蹊径(看焦点访谈,写绿色作文),窦桂梅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活力、精力、动力、潜力、魅力是青年教师群体的优势,也是青年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原动力。五种力量竞相迸发,必将使教师生涯五光十色,五彩斑斓。

     我们青年教师有很多优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很多令人满意的表现。比如,有的虚心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张慧、刘晶波、张欣媚、薛健、昝汝新、钟光丽、田晓萍、赵艳玲等)和老教师(齐庆刚、张晶霞)学习,有的和学生的关系很融洽,有的教案写的很认真(本学期三次教案展览中青年教师的教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积极参加教学竞赛和教育科研,有的珍惜岗位,懂得感恩…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我们身上还有一些不足,有的不能一心一意地研究教学;有的目标定位不高,满足于一般、随大流;有的受不良风气影响,好的没学到,坏的倒学了不少;有的不遵守劳动纪律;有的承受力、抗挫折能力差,遇到一点困难就灰心丧气;有的工作方法简单;有的缺乏教育、引导、管理学生、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纪律的能力等等。

     如果说老同志缺乏动力和目标、没有危机感紧迫感,还可以理解的话,年轻同志目标不高、动力不足、缺乏紧迫感是不能让人理解和包容的。有些老同志还有几年就退休了,而我们年轻人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二中将是我们更长久的家,“校兴我兴、校强我强、校荣我荣”应该是大家牢固树立的意识。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二中的年轻人,我们的前程和二中的前程,我们的命运和二中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建议:

   1、制定《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

   (1)确定每一学期的目标、一年、两年、三年目标,目标要切合自身实际、具体、明确、有梯度。

    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关于教师每人一绝大练教学基本功活动的通知,青年教师应当每人练好一手绝活儿。应是“每人一绝”、“每人几绝”。如做课件、板书、徒手画、背诵等等。如王广旭的粉笔字

   每学期做一节公开课。

    当班主任,如,王琳琳、陈鹏

    争取参加市骨干教师培训。

    争取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如,赵欣、林涛、王超成、陈延东、刘彬、范雪晶

    参加1-2项科研课题研究。

    每学期发表一篇文章:校刊、教育科研动态、青年教师导报\吉林教育\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等。如,王明迪

 

   (2)措施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3)反馈监督机制要健全,自我监督与组织监督、他人(师傅同事、好朋友、学生等)监督相结合,以自我反思、自我监督、自主发展为主。自发、自觉、自愿、自主。

   2、建立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电子档案和网上论坛。广泛参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项工作由青协落实。

 

发布于:2009-9-17 已被阅读: 次